| 科研处首页 | 研究院首页 | 学校首页

政策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资讯 >> 政策资讯 >> 正文

总书记座谈会除了林毅夫等9人外,还有哪些经济学家参加了(全名单)

作者:   责任编辑:管理员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8  浏览次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月24日下午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关于就“十四五”规划编制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此次座谈会的均为主流经济学家,是中国经济学界的中坚力量的重要组成人员。

座谈会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等9位专家代表先后发言。

林毅夫作为国内经济学领域的头部领军者,目前担任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席。林毅夫从世界银行回国后,将精力聚焦到了学术研究上,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对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的大力推广,召开了若干个研讨会,面对了不同的声音,也为第二阶段埋下了伏笔。

第二阶段为产业政策之争,林毅夫同张维迎的争论成为世纪大话题,事后看,也意味着张维迎理想自由市场的式微。

第三阶段为了推广新结构经济学躬身入局,大力培养团队。除了新结构经济学夏、冬令营等培训外,走了三条路。一条是接地方项目,以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为依据,为各地出策划,比如林毅夫团队的吉林规划,曾被市场批评不接地气,但是并不影响新结构经济学团队到处接项目,比如成渝经济圈的项目。林毅夫团队前期表现的略微自傲,后期表现的则显得谨慎谦逊的多。第二条路,是林毅夫牵头同各地院校成立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在全国各地不断建立自己的研究中心。地方高校需要林毅夫这面大旗,林毅夫需要不断推广自己的理论,所以一拍即合,开花结果迅速。第三条路,则是加大学术的研究和成果发表,利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大量持续的解释新经济现象。林毅夫推广起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来,非常专注。

对于十四五规划,林毅夫通过演讲和采访等阐述了一些观点,还是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将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不过多年事实证明,林毅夫的预测一向都比较稳。

第二位参会者是樊纲。除了近年“六个钱包买房”的言论引起了一些争议外,樊纲一直是好学者的典范,在庙堂和草野间切换自由。樊纲多年来一直在学术界中活跃着,对于政策建议一直处于前沿。樊纲此前提到十四五规划的时候曾强调,产业链的调整是今后五年甚至十年发生的情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我们进行“十四五”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的问题。我们要自主研发,加大补短板力度,加强科学研究、技术研究。

第三位学者是江小涓。江小涓目前在清华大学公管学院担任院长,也是清华目前经济类学院里最为耀眼的院长。在进一步提升学院工作的同时,她也一直在研究的前沿,尤其是在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领域,在国内属于头部专家。在数字发展、安全和治理方面,江小涓有着较为务实的建议。

第四位学者是蔡昉。蔡昉是国内研究人口的顶级学者,一直从经典经济理论解释中国经济发展。近年蔡昉走上领导岗位后,研究也一直没有间断。通过对劳动力人口以及总人口的减少的研究,蔡昉认为潜在生产率在逐年下降,对于解决办法,蔡昉认为应该加大二次分配力度。

第五位学者是王昌林,是发改委事业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该机构2016年由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更名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第六位是朱民。朱民和林毅夫一样在国际机构任职较高,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的影响力。从IMF副总裁回国后,朱民到了清华五道口的国家金融研究院。朱民在银行系统里颇有威望,他演讲风度儒雅大气,听者入迷。朱民对国际经济研究较为领先,国内方面在中等收入陷阱话题上,占据着高地。

第七位是陆铭,是参会者中最为年轻的,生于1973年。陆铭可能是新一代学者里比较接地气的,也非常自信。他建议加快实施以中心城市为带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要强化都市圈的增长极作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观点比较鲜明主流。此次座谈会后,陆铭成功进入主流视野,也为南派经济学家增加重要一员大将。

第八位是张宇燕。张宇燕的前任是余永定,张宇燕上任后比较低调。在双循环的背景下,张宇燕应该有较大的话题空间。

第九位是郑永年。郑永年参加座谈算是一个亮点,看起来也得益于其自身“媒体友好型”的性格,让知名度不断提升,并能进入大众视野。郑永年流传的文章,不知道是不是发布渠道的问题,有点UC的味道。

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称,郑永年在汇报中表示,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实际上,除了以上9位外,还有其他学者也参加了座谈会,并提交了书面材料。经济学家圈整理了其他参与的名单,与经济学家圈的圈友共享。其他参加座谈会的学者包括: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国发院出席了林毅夫、姚洋共两个名额,可谓亮点十足。姚洋最近在接受经济学家圈采访的时候,明确提出了要推行全国社保,包括农民,是国内非常鲜明提出此建议的学者。

财政部财科院院长刘尚希。刘尚希在今年年初成为业内红人,他提出的“财政赤字货币化”,成为今年的一个热点话题。“财政赤字货币化”一经提出,即刻遭遇了各方强烈的攻击,也让刘尚希破圈成为了公众人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白重恩接任经管学院院长以来,表现稳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刘元春近年影响力不断加大,对宏观经济的研究非常有见地和劲道,研究也非常勤奋,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报告。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祝宝良认为中国完全走向内卷化肯定不行,要素禀赋是不支持我们这个发展战略的。国家信息中心也是发改委事业单位,发改委系统也出席了两名专家。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作为企业代表也在座谈会中,黄海洲偏市场派,离市场较近。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在国际贸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实际上商务部专家需要更多的发声,目前看还是太少了。

此外国研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陈昌盛、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龚维斌、社科院学部委员李培林,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也都参与了座谈会。

从参会的分布结构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社科院、发改委系统、财政部系统、人民银行系统,商务部系统,党校、国研中心、人民大学,交通大学,中金以及独立学者等都包括了,覆盖面广,参会人员主流,相信十四五规划会吸纳各方观点,形成高质量的文件。


文中名单为通过画面确认,如有错误和遗漏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