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处首页 | 研究院首页 | 学校首页

政策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资讯 >> 政策资讯 >> 正文

乡村振兴的11个坑,千万不要踩

作者:   责任编辑:管理员  信息来源:认可地产   发布时间:2019-05-23  浏览次数:

一、去农化伤了根本

 

农村的根本是什么?是农业生产!

 

农民的根本是什么?是土地!

 

但是,我所考察过的地方,一谈到乡村振兴,无不是旅游、养老、农家乐、民宿客栈,还有什么四季花海、经济观赏园、林木苗圃等,大片大片的农田被流转。有的甚至打“擦边球”,“以租代征”,进行房地产开发,农村没有了农业生产,农民进城村里没有了人。

 

不种田,搞旅游搞经济作物从短期来看,能够带来客观的收入,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本末倒置。先且不说没人种地了会不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如果没人进行农业生产了,农村还是“农村吗?那还有所谓的“农”家乐、休闲“农“庄吗?所以,乡村振兴不能忘了根本,只有在继续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在不破坏和干扰农业生产的同时,利用农作物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色的特征,并根据农田规模大小不一的特点,充分发挥农村自然环境好、空气好、民俗风情特别、乡村原貌保持完好的优势,有限度的规划和改造部分田园,再结合旅游、度假、养老的需求,发展农村经济。这才是乡村振兴的正确之路。

 

904BF

二、没有基础的产业导入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农村“空心化”、“空巢化”现象极其严重。农民大量进城,农田荒芜无人耕种,其根本原因就是,农业种植效益太低,单纯的以现在的农耕方式进行生产,无法改变农民的贫困生活。那么,乡村振兴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在农村植入相应的产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于是,很多地方就把产业引入作为乡村振兴的唯一抓手,什么“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的变异现象层出不穷。农村也大搞什么智能化、网络化、工业化,还大兴土木,大量建设酒店、超市、商业街、公园。农家乐、民宿更成为标配。殊不知,乡村的产业导入必须尊重本地的基础。没有资源、人才、文化的乡村,再好的产业也无法生根,更谈不上发展。比如近年来民宿经济大热,有些乡村道路不通,水电不齐,连游客都没几个就说要搞民宿,结果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有些地方环境一般般,资源一般般,气候也一般般,非要搞养老产业,最后就是半死不活。

 

其实,乡村振兴的产业不仅仅只有旅游和民宿,文化、农产品这些也都能打造成为产业。比如去年我们策划的喜德项目。喜德彝族文化极具特色,通过挖掘和创新就可以变为商品,彝族服装稍加改良就可变成符合现代审美的潮流服装,彝族漆器精美富有艺术价值,可以变为艺术品、礼品,在这基础上,在喜德引进和发展工艺品加工产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所以,乡村振兴的产业选择,是要把家乡的好东西挖掘出来,把产业做成特色,而不是随随便便的引进新产品。

三、为了政绩的任务指标

 

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是基层领导,特别是县、乡领导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所以,不少官员为了政绩,为了任务指标,大搞形象工程,建了一堆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劳民又伤财。

 

在河南一个传统农业村,刚刚修建的扶贫车间,除了几台缝纫机和堆着的布袋子,空无一人。

 

据负责人介绍:

 

这个扶贫车间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就近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而建的,用于村里留守妇女闲时制作布袋。后来领导的任务完成了,帮扶性订单结束后也没有活了,自然也就空置了。

 

在山东一个村,原本一望无际的平原,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为了美化环境,制定了打造“中国美丽乡村样板村”的目标。于是,挖土填田、人工造湖、大面积农田改造为林木种植、花草代替农作物、水泥路代替农耕道。

 

这种为了完成上级指标的“面子工程”不在少数。又比如说,以合作社的方式来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村民共享发展福利,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但有些地方为了数据好看,拉上不知情的老百姓突击成立合作社、虚报合作社人数规模,等牌子一挂,加分到手,考核完成,后面就不管了。结果就是,有80%以上的合作社属于空壳合作社,父母官靠着这堆数据一路扶摇直上,但是当地村民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善。

 

我们不能否定一定的指标压力可以激励村干部,我们也可以理解某些人对于升官发财的追求。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个地方的基础、条件不一,就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评判。

 

所以乡村振兴跟特色小镇一样,各级政府应取消特色小镇指标考核,坚持自然成长,避免盲目发展。

 

四、胡编乱造的文化表达

 

去年7月,我去西北一个乡村诊断,一进村口就是一个巨大的水车。我当时觉得奇怪,就问:“难道在这么缺水的地方也有水车吗?”

 

村书记笑笑,说:“现在水车是美丽乡村的标配!我们自然也不能落后!”

 

我一听,这明显就是胡搞嘛!

 

不同地区的乡土味与生活风貌构成了当地独特的乡土文化。乡村要振兴,文化是是个可缺的里要成分。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传统文化商品化、庸俗化的现象时有发生。


很多地方为了吸引游客,编造许多虚假的故事段子:一些寻常的什物,在一些人口里却变得渊源深广、身世不凡;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也与历史上的名人典故攀上了关系;有的歪曲自己真实的文化,人为地再造民俗节目,有些甚至很粗鄙,搞乱了村落文化;有的以为挂个红灯笼就是乡村文化,于是不管有没有这个习俗,村落里到处挂着红灯笼,商业气氛有了,却与当地文化格格不入;有的就是张冠李戴,明明是个传统的北方村落却出现了江南的马头墙。

 

总之,有条件的,添油加醋,没条件的,就天马行空,再不行,就东抄西抄。

随着时代的发展,乡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比如我们正在策划的庆岭乡项目,保留了传统的吃春酒的习俗。在年味越来越淡的今天,去感受一下春酒三台的喜庆感和仪式感是很多游客来庆岭乡的主要目的。但春酒中满桌子的大鱼大肉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符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但只要将菜式稍加改良,并且不断还原并丰富传统的春酒习俗中的礼仪、习俗,让游客感受到纯正的年味又能尝到心仪的美食,将推动庆岭乡的旅游更上一层楼。


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发掘地域乡土 文化元素,在保持原有乡土风味的基础上,有机融入现代文化的内容,结合人们喜闻乐见 的艺术形式,构建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富有时代气息的新乡土文化,但绝不能胡编乱造。

 

五、定位不清的盲目

贵州某县拥有8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在全省位列前茅。该县下面的乡镇又建有“园中园”,几乎都是有以旅游、养老为主导,同时粮油、蔬菜、禽畜、水产等各类产业项目充塞期间,近20个乡镇仅有2个没有农业示范园区覆盖。

 

目前可以说,村村都有大工地。”一名乡镇负责人说,关键是,所有的农业示范园极其雷同,建筑风格一致、产业一致、规模大小一致。总之,你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你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这就是典型的缺乏定位,同一个县里各村的产业都差不多,未来必然出现“打架”的情况。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定位不清的盲目主要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不重视定位。很多村一说要搞乡村振兴,既不挖掘本地特色、资源、文化,也不统一规划布,就盲目跟风发展看大家都搞旅游,于是也跟着搞乡村旅游。虽然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国家也大力倡导要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试想如果全国每个村都发展旅游,谁去旅游呢?如果每个景点都一模一样,又有谁愿意去看呢?

 

第二种就是长官定位,长官说是什么就是什么。湖北西部的一个村围绕乡村旅游布局发展采摘产业项目,村里就动员大家都种葡萄。村民都很积极,但也对葡萄销路提出疑问。村干部只说卖给游客。结果2017年葡萄丰收滞销了,价格被压得很低,村民连工钱都挣不回来这种缺乏市场分析胡乱拍脑袋的定位,最终也会受到市场的惩罚。

 

找我诊断的项目中是最普遍的就是第三种,知道要定位,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定位。其实,乡村振兴的定位可以从文化、农业产业、民风民俗、自然资源等多个方面入手,找出本村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

 

比如四川有一个项目,所在地的交通区位一般,距离城市也稍远,想要开发旅游,这里的风景也并无特别突出的一点,地块地貌又不能进行大面积的机械化操作。貌似好像没有什么其他的突出点,但是这里的环境水质特别好,远离城市,基本无工业污染。在实际项目的调研过程中,在通过对这里的土样和水样的采集,综合分析这里的溪流山地和稻田的特性后,发现特种养殖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产业。同时,养殖种类十分丰富,将其观赏性和科普性结合,再辅以水上运动、水上娱乐等项目,乡村旅游也被带活带旺。

 

所以,乡村振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没有定位,只知道复制抄袭,乡村振兴就又变成了一场模仿秀。

 

六、运动式的大干快上

 

大干快上”本身并没有错,但不切实际的要“场面”、要“规模”,要“速度”,最终会“假大空”,不好收场。

 

有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追求“速战速决”、“立竿见影”,只要是个项目就欢迎,看别的地方那个项目赚钱就一窝蜂的上,缺乏统一的指导规划,使得整个乡村呈现野蛮发展的状况。没有计划的振兴没有任何意义,最后出现项目烂尾、建设不可持续等多种问题,还浪费了很多资金。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且触目惊心。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工程,要循序渐进,不能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

 

七、集中建筑的单调

 

面对乡村的空壳化,不少地方通过撤村并村、聚合人口的方式来振兴乡村,把村民都迁进了整齐划一的安置房。有些房子乍看觉得不错,好像融入了一定的当地特色,但是当我们看多几个安置点之后就会发现,其实长得都一样。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村庄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并村也确实是一个好的方法。但是,村落整体的生动在于其生长肌理,并村不应该是简单的划出一块地方然后统一让村民有房子住就可以了,而是要尊重村民原来的居住习惯,因地制宜的设计出适合居住又能体现乡村肌理的房子。

 

有些地方虽然躲过了撤村并村,但一场浩浩荡荡的美化乡村运动,把村庄都统一刷成了大白和粉黄墙,把本来各有姿色的村庄都整成了一张脸。或者设立独栋民居样板图,让村民建出差不多的房子。

 

中国的城市建筑因缺乏地域特色而导致了千城一面,乡村建设也由于欠缺特色、抄袭成风,将再次出现"千村一面"。资源同质化,建设标准化,让美丽乡村个性越来越模糊,村庄应有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不断消散,留住乡愁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八、不城不乡的尴尬

 

现在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中,盲目模仿城市建筑,硬化过度不透地气,各种大公园大建筑大广场大标志,和城里人住一样的楼房,用一样的水电煤气,组织一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得乡村失去了原本的味道,丢失了传承了千百年的自然景观、生产方式、邻里关系、民风民俗。

 

江西某县看到,当地一个迁村并居项目由政府投资,在集镇附近建设了一个社区,在社区建设规划图中,房屋的户型结构完全和城市居民小区并无二致,还在房前画上了停车位等。小区整体房屋是徽派风格,房屋面积也是按照县市商品房最热销的三居室设计的。如此精美的设计对一些村民来说,并不实用,弄停车场还不如给个小院。离开了门前屋后的半亩方塘、邻里乡亲的淳朴乡风,乡村就会陷入不城不乡的尴尬。

 

另一方面,像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乡村却没有向城市看齐,使得乡村失去了“乡愁”却依然不能享受跟城里人一样的便捷和服务。

 

九、没有盈利模式的望天收

 

乡村振兴战略激起了农村热、农业热,很多投资人怀着一腔热情和情怀,打算在农村大展拳脚,但对于如何植入适宜的产业项目和完善产业落地条件,全然不懂,结果做成夹生饭,欲丢不忍再投无力,艰难运营。

 

还有不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都死在了伪劣的规划上:从规划图上看这项目特别高大上,前景光明,但一问盈利模式,就都哑口了。做项目的首要目标就是赚钱,没有盈利模式的项目全是扯淡,离开商业盈利模式可行性谋划的经济类规划,不但毫无意义,而且是投资陷阱。

 

民宿的经营、农业旅游项目门票的收取、餐饮业的配套、农业产品的销售,这些都是乡村开发的基本盈利点;除此之外,乡村还有多种盈利模式,如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盈利、私家菜园等体验盈利、乡村别墅等地产盈利、传统民俗等表演盈利、农科教中心等教育盈利。根据自身条件,合理组合盈利模式,实现复合盈利,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十、没有投资回报的招商

 

现在大部分乡村振兴项目存在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村庄改造提升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要布局旅游、康养、民宿等项目,而且只是静态地以已经成功的项目来测算收益,完全不考虑竞争加剧条件下市场需求的限制性约束,对项目的可行性、投资回报率等投资人关心的要害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科学论证。然后拿着这些项目去招商,发现根本没人来!

 

商人都是逐利的,这些根本看不到投资回报的项目,哪里会有傻子来投!

 

但有了好定位、好规划还不够,项目最终是否能成功,关键还要看运营!运营需要人才,显然,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更应注重人才建设。政府应该主动组织一些专业化的运营团队,来帮助乡村项目做好宣传与运营,政府也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给予人才和投资商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当然,留住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居住环境、改善生活条件。无论是硬件,如医院、学校、休闲、娱乐等,还是精神层面的条件,都必须与城市看齐。

 

有了错位发展,精准定位,并且有合理盈利模式和优秀的运营团队,这样的优质项目自然也就不愁没有投资人了。

 

十一、停留在表面,没有解决

农民就业的实质问题

 

很多人问,现在我们村子里的路通了,环境变好了,但是怎么还是没有人呢?为什么农民不肯留在乡村,非要往城里挤,难道城里真的比乡村好吗?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在城里住的是拥挤的出租屋,吃的也是便宜的菜肴,还可能要受人白眼。但是为什么在城市生活这么艰苦,还是有无数农民要往这里挤?因为城里能赚钱啊!

 

村子存在的根本,不是修了多少条路,也不是装了多少盏灯,刷了多少堵墙。而是在于人,这个村子里还有多少人。人都留不住,谈乡村振兴就是做梦。

 

那怎样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要让年轻人不只盯住城市,知道乡村广阔天地一样大有可为,所以政府的人才战略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下乡,将智创、文创、农创等基地设在农村,或者引入一些可以远程办公的行业,如IT,因为只要把基础设施、比如宽带装进去之后就基本能满足城里人的办公条件。比如现在日本流行“一耕一读”,大学教授、企业老板逃离城市到农村种田,有的把自己的书斋全部搬到乡村去,白天耕田,晚上写书。这样既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也可解决一部分城市拥堵、房价居高不下等问题。

 

所以乡村要振兴不是靠修修路、刷刷墙这些表面工程,而是要有项目,要有产业,能够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赚到养家糊口的钱,这样才能留住农民,甚至吸引城里人,空心村的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