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农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印象,有纯洁自然的天然风光和纯纯的山民,也有动物粪便满地,生活污水横流,工业污染渗透,一股浓浓的臭味。那么德国的农村如何?
尽管德国有许多城市,但城市规模都不大,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仅有三个,柏林330万、汉堡170万、慕尼黑128万,这是因为德国人更乐于生活在小城镇或者乡村之中,全国7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1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多数人居住在1000-2000人规模的乡村。
德国人不想实现什么城市化与城镇化,也不想为了分享人口红利而牺牲舒适安逸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相信:这是他们祖先留下来的生活模式,他们还需要继续传下去。
一起详细探究德国一个普通的村落,探究当地德国人的生活方式。
这是个位于德国西南部,约2000人的小村子。在德国西部,非常平常,不穷也不富。虽说是村子,但是德国农民少(只有2%),一般居住的都是职员或工人。
一般的德国农村家庭,大概有如下设施/财产:
1、一栋独门独院的楼房
2、1到2辆车
3、1到2辆自行车
4、车库或停车位
5、大小不一的花园 (一般只种花,不种菜)
6、地下室
7、暖气
8、空调几乎没有(夏天最热也就20度,一般十几度)
每家人都有一栋独门独院的房子,有花园及车库。
德国城乡没有任何区别,如果说区别,就是农村生活质量,可能高一点点吧,但是年轻人,还是喜欢城里的多。
全德国都有垃圾回收系统。日常的生物垃圾通过专门的生物垃圾桶被收集、切碎,并与真空管道系统收集的黑水一起汇入居住区的技术处理中心。两者的混合物先被高温净化处理,之后导入在30-40摄氏度下工作的发酵反应器,经过有氧处理,稳定之后还残留富含高浓度营养物质的流质物。
这些流质物将被保存起来,并被用于居住区的绿化养护或者卖给临近的农业联合组织。该组织将其分配给各个成员用于农业生产,并保存在季节性存储器中。营养物质的再利用不仅使人类居住区产出的富含营养元素废物以生态可承载的方式进入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高能耗的化肥生产,为节能做出贡献。
要是家里有病人,需要护理,按医疗保险公司根据医生的诊断,决定病人获得在家护理的级别。到时,定期有护理机构的人,上门护理。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其家人无法照料的话,老人可以订购护理机构的送餐服务。这个也是要付费的。
每个村一般有两个墓地,一个是基督教的,一个是新教的。人死了后,全村的人,一般会自发前往教堂,牧师给死者做洗礼,然后大家唱赞歌, 最后入土为安。墓地一般都很别致,跟花园差不多。
村子里的墓地
公墓规章制度
德国人家,一般没有防盗门窗,围墙也极少见。有的话,也是像这样矮矮的,作为边界。
这家的房子完全没有任何围栏
这家人比较会享受:
一半草地,剪得很平,另一半,种花和草莓。
这家也是开放式的,没有围栏。
德国的房子,不管城市还是乡村,一般没有防盗的铁网。
地面一层,有很多小窗,其实是地下室的窗子。 地下室既可以作为储藏室,又可以当主人的喜好室用,如打桌球,做木工,或自己倒弄汽车,等等。
德国的乡村家庭主妇爱洁成癖,她们早晨送走丈夫和孩子之后,便换上工作服,开始一天最有意义的工作:清洁宅院。她们会跪在地上,将每一个旮旯角落都擦洗一新,即使请清洁工和花匠帮忙,主妇们也往往跟班劳动,直干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方心满意足。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美观、清洁的家,这是每一个德国主妇的最大愿望。
具有东方风情的庭院设计
院子里的奔驰越野是个亮点
这家“农民”也开奔驰
这家的大奔,有点年头了
奔驰随处可见
停在菜地边的宝马
当然,也有拖拉机。
另一家人屋前种的樱桃花很美。
村里的荒地,长满花花草草。
村边的麦田
村外道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分开。
村道,指示牌很清楚。
菜地
野苹果树
路边的野花没人“踩”
从外地来的农民工,准备帮农民摘菜。
德国的基础设施非常均衡,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每个州就是一个国家,各州拥有自己宪法、议会、警察和政府总理,只是把国防、外交及一些宏观经济事务让渡给联邦而已。联邦制的好处在于,各州根据自己的情况发展适合自己的经济和文化事业,而不会出现教育、文化、医疗资源密集、分布不均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德国没有像中国一些名牌大学这样搜刮优秀学生资源和财政资源的问题,也没有像北京这样将协和、同仁、积水潭、天坛等中国一流的医院密集于一地,让外地人在碰到在当地无法医治的疑难杂症时,不得不跑到北京。既然城乡条件都差不多,还有什么必要迁移到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