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获取大量的一手数据与资料,记录乡村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迁,为了让学院式学术,走出象牙塔,融入社会,融入青年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山东管理学院山东新型城镇化研究所(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成立“乡村观察”调研基地,举办“乡村观察”大学生返乡调研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农村调查,关注乡村、记住乡愁,服务政府决策。本话题文章为他们调研时写的调研感悟,现逐期推出,以飨读者。
山东管理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精准脱贫致富队团队共计七名,分别来自人文学院和经贸学院。在本次调研期间,团队共完成农户有效调查问卷105份,撰写调研札记3份,形成调研报告1份。
行百步里,看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引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山东管理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积极组织学生成立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乡村开展调研。7月初,实践团队成员纷纷奔赴自己的家乡展开实地调研。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实践团队成员针对土地流转问题、农民多样化就业以及经济作物进行了调研,收获颇丰。
一、土地流转,增加土地经营权收入

图为土地经营权出租的土地(王寒苗供图)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去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在农村中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儿童和老年人无法满足耕地的需求,很容易造成土地的荒芜。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发现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杨集镇刘湾村,有三分之一的农民选择了土地经营权出租。这部分居民经调研发现是家里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余劳动力无法支撑土地耕作。而长久下来,对于国家来说土地资源遭到浪费;对于农民来说自己经营的土地荒废、收入也会减少。在市场利益驱动下和政府引导下,农民选择了土地流转,将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出租,不仅给家庭带来了额外的收入,同时到租期时土地不至于荒废贫瘠,也不会因为荒废而导致耕作难度加大。
二、城乡融合,农民多样化就业

图为丰泽制衣厂(杨阳供图)
这是随丰泽制衣企业鄄城分厂,实践团队成员与负责人了解后发现该工厂成员全部来自就近村庄,而且大部分是中年妇女。中年妇女这类人群较为特殊,在农村成年男性是家里“顶梁柱”的存在,中年妇女一般是照顾家庭和耕作,对于家庭收入的贡献较少。工厂吸收这这类群体,不仅为她们提供了就业机会,还为她们增加了家庭收入。为了让员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工厂会定期进行技术培养。并且经过发展后,员工的工资增加了一千多元。为了让员工体会到关怀,工厂也会在节日里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第二产业也纷纷在村庄旁边落户,给农民提供了种植收入外的家庭收入。
三、农村种植经济化

图为秋月梨培养(孙嘉瑶供图)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适合北方水果的成长,红富士苹果更是在全国闻名。在历年果品产量中苹果的产量占比百分之九十。招远市大泊子村的部分农民为了促进种植业的发展,增加收入,开始选择种植新作物。他们通过政府的土地流转政策,租用其他农民的土地经营权,产生土地规模化经营同时利用现代技术对榛子、秋月梨等进行培育。在管理土地的时候,农民也会选择雇佣更多的劳动力进行耕作。不仅增加了家庭的收入,同时增加了其他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做到先富帮助后富的带头作用,促进当地乡村振兴。
实践团队的七位成员从小便远离村庄,对于农村状况并不了解。我们在课堂上背过一遍又一遍的助力乡村振兴,在试卷上一遍遍写下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但是对于乡村振兴的政策、落实情况并没有深入了解。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的成员通过与村里的老人交流,听他们描绘之前的乡村画卷,看现在的乡村画卷。在此之前,部分成员对乡村还停留在脏乱差的想法中,当他们深入乡村后,却又发现了如今的乡村风景优美。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队的成员发现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观。实践团队成员行百里路,深入乡村进行实践,用实践感悟政策,体会党的智慧。返乡社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感悟乡村发展与建设;让我们也了解到通过自己所学可以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祖国乡村事业的发展贡献出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同时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让更多的大学生将眼光放在助力乡村振兴上面,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