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记:
2021年,依旧是不平凡的一年。即便疫情再度来袭,我们仍然没有停止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脚步。为了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获取大量的一手数据与资料,记录农村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迁,为了让学院式学术,走出象牙塔,融入社会,融入青年学生的成长历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山东新型城镇化研究所(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成立“乡村观察”调研基地,打造“校园+田野”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举办每年一度的“乡村观察”大学生返乡调研活动。通过农村暑期调研,把校园学习延长到田野,引导学生深入农村调查,关注农村问题、服务政府决策,促进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
团队简介:
万粟调研队是由山东省内四名同学组成,暑假期间成员们回到自己家乡进行调研,通过多种途径调研了户主及家庭特征、土地、就业情况、政策补贴、收入等问题,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获取了大量真实的一手数据。

图为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相公堂社区农户新建的标准化的大棚,经过土地流转,土地连成片,利用机器播种收割省时省力,提高了效率,在政府政策的帮助下,村民们修建了成本低见效快的大棚,稳定了种植效益。(王庆嘉 摄)

图为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前新庄村火车从涵洞上方经过,一条轨道,一个涵洞分割了村里的居住区和耕田区,往里是整整齐齐的村庄,往外是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绿色。一条轨道连接了在外的子女与在家的父母,朴实的火车承载了两边的期盼。(王真 摄)

图为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潘庄村屹立在潘庄村村口那块屹立不倒的功德碑,它如同高大威猛的盾牌庇护着整个村庄,它见证着每一个荣耀的村民,它看到了村庄在国家政策下发生的点点滴滴的变化,它是潘庄村历史无声的记载者和见证者。(王琦 摄)

图为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似乎自从背井离乡,在外面求学,就很少回家认真真欣赏过农村家里的落日了。看着落日,自顾自的回想着一些往事,追寻着童年的一些快乐,惆怅和迷茫,再看看西边的夕阳。听秋蝉低鸣,看暮色云影。仿佛触碰到了自己的内心。抹不开,化不去的,其实是那一丝乡愁。比起城市的喧嚣,我还是更喜欢农村的宁静。落日余晖,晚霞醉人。(王明慧 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实践出真知的哲理也深深刻在我们的脑海之中。我们怀着满腔热情和高度的探究精神扎进社会实践探寻我们心中的答案。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在国家和政府政策的福泽下,国之沃土,丰收万粟,人民富起来了;山河秀丽,风景如画,环境改善起来了。我们荣幸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参与到其中,在实践中为故乡为国家永不停歇。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深知自己的使命不应该只有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感谢国家和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实践的方向和机会。泱泱大国,我辈岂是蓬蒿人,我们深知国之前方尚有荣光,必牢记使命提高自己的能力,丰富自身素养,不断参与实践,在红星照耀下,燃烧热血和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