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处首页 | 研究院首页 | 学校首页

专家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视角 >> 专家视角 >> 正文

曾湘泉:《劳动的名义》书评 | 劳动科学需要传播

作者:曾湘泉   责任编辑:管理员  信息来源:《工人日报》(2018年09月10日 07版)   发布时间:2018-09-11  浏览次数:

作为一位多年从事劳动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学者,我对劳动学科有着持续的关注,也对劳动问题的研究和破解、对劳动科学的建设与发展有着特殊的情怀。细细阅读《劳动的名义》,有以下几点感受。

首先,这本书彰显了对劳动科学时代性、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劳动科学不是凭空产生的,人类劳动实践存在,呼唤着劳动科学的创立和发展。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劳动问题日益增多、矛盾凸显,运用劳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劳动领域的重大问题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作用。劳动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归根结底是要促进我国劳动问题的解决,促进丰富的劳动力和人才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稳定、协调、健康地发展,为我国创新战略的实施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智慧。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劳动科学研究和教学有了长足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劳动人才的培养需要尚有差距,劳动科学的实践应用还不够普及,这些都是新形势下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劳动的名义》能够紧扣时代需要,力求担起时代责任,解决时代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这本书明确了研究和传播劳动科学、培养劳动英才与弘扬劳动精神的关系。研究和传播劳动科学,不完全是学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劳动英才的需要。只有培养出具有坚实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合格劳动者,才能使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得心应手,逐步培养起爱岗敬业精神。

第三,肩负传播劳动科学的责任和使命,成为本书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劳动科学是如此重要、如此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一个学科体系,而学者们对劳动科学的介绍和传播并不充分,公众对劳动关系的了解和认知受到较大局限。《劳动的名义》面向社会大众,从不同角度介绍和阐释劳动科学,比如,《什么是劳动科学》一文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探讨了劳动科学构建的整体性问题和若干具体问题,提出了构建劳动科学建设的原则和路径等方面的重要观点;《数据看劳动》一文从大量经济信息数据分析中,探求劳动和劳动者的变化规律,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劳动关系是劳动科学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书中的多篇文章对新时代的劳动关系特点及其和谐构建,作了独到分析,特别是对新业态劳动关系等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劳动的名义》还突出了传播劳动科学的方式方法。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新的内容和大众化传播方式传播劳动科学,是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劳动精神的一次新探索,从内容、风格看,应该说具有通俗易懂、活泼清新、不拘一格的特点,传播方式上的大众化,有利于读者接受,取得更好效果。

诚如编者所说,《劳动的名义》还只是一次探索,可能会有不足,但瑕不掩瑜,期待编者、作者们继续做出努力,为研究、发展和传播劳动科学、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劳动英才做出新的贡献。